年是全球CAR-T研究领域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FDA分别理了诺华和凯特制药CAR-T疗法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请;这一年里,全球第一个CAR-T疗法上市;同样是这一年,诺华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凯特制药被吉利德收购。
凯特制药的CAR-T疗法可能于今年下半年获批,很有可能是全球第二个上市的CAR-T疗法。
然而诺华和凯特都只是这个市场的冰山一角,除了诺华和凯特制药之外,Therapeutics、JUNO、强生、复星医药、吉凯基因等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这个领域;根据clinicaltrials的数据,目前全球CAR-T临床研究项目接近个。
那么这些项目进展到底如何呢,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动脉网收集了全球的CAR-T临床试验项目,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主要内容:全球CAR-T临床试验概况CAR-T研究病种分部项目试验阶段历年CAR-T试验研究数量变化中国CAR-T研究数量与地理分布重点布局的医疗、科研机构及企业
1、什么是CAR-T
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全称叫做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个出现了很多年,但是近几年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
和其它免疫疗法类似,CAR-T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但是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细胞疗法,而不是一种药。CAR-T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
2、近个临床项目,中国项目数量排名第二
根据clinicaltrials的数据,全球目前注册的CAR-T临床研究项目一共有个,其中美国有个项目,是目前拥有在研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全球排名第二,值得一起的是,今年3月,中国的CAR-T在研项目一共90个,3个多月后(数据截止到年6月19日)数量已经达到个。
在全球研究项目中,有个项目都在临床招募中,超过项目总量的50%。已经完成的项目共有74个,其中20个项目拿到结果。
美国的研究项目中,尽管招募中的项目占据多数,但可以看到,美国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有29项,其中14个项目拿到了结果。而中国已经完成的项目只有6个,并且目前尚未有项目拿到结果。
但中国的情况并非不乐观,中国的CAR-T研究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中国在招募中的临床研究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3.5%,另外还有5个项目在积极准备中。或许一大批研究成果将在未来3-5年陆续出现。
3、组织学类型肿瘤和免疫性疾病是研究大方向
无论是全球市场、美国市场,还是中国市场,CAR-T研究中,关于组织学类型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研究数量最多。
这两类并非单指某个病种,指的是一大类型的疾病,比如组织学类型肿瘤就包括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结缔组织肿瘤等。这两个类型的研究数量说明了CAR-T研究的整体研究的方向。
就单一病种来看,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HIV的相关研究数量最多。原因可能是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这些病种相当棘手,保守性和平缓性的治疗方案作用不大,CAR-T疗法在对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因此,从患者刚需和可行性来说更强,市场也更可观。
4、未来3-5年,行业有望爆发
从试验阶段来看,中、美的临床试验阶段与全球状态保持一致,大部分处于临床I期,到II期、III期、IV期项目数量递减。
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5年左右,随着I期项目逐渐往后推进,CAR-T临床试验研究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势。再加上诺华产品的上市,KITE的产品也进入审批阶段,或有更多的企业、机构以及资本投身到这一市场,行业即将出现一次爆发。
5、美国增速平缓,中国快马加鞭
最早登记医院与伦敦大学合作的关于HIV的前瞻性研究。该项目是一项长期的观察性试验,自年启动以来,已经先后有10组患者进入试验。
该研究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研究项目,在以色列、阿根廷等35个国家多2万多名患者进行了随访。这是一项持续性的研究项目,预计将在年12月完成。
全球的CAR-T研究从年、年开始正式起步,并且随后逐年上升,到年正式爆发。其中,到年年增长数量为24,到年年增长量为31。
美国CAR-T研究正式起步时间大约在、年。但从每年项目增长数量来看,美国的CAR-T研究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平缓增长状态。除了到年出现翻倍增长以外,其他时间新增研究项目的浮动较小。
中国最早的CAR-T研究项目开始与年,医院李太生教授主导。该研究是一项试验性研究,旨在评估雷公藤总苷在HIV治疗中对T细胞免疫激活和免疫激活的影响。该研究一共招收了23名患者,于年结束。
从每年的新增研究数量来看,中国较全球来说起步时间晚,但变化趋势与全球趋势相似。中国的CAR-T研究在、年起步,随着生物医药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的CAR-T研究迅速猛增,其中到年就增长了51项,相当于美国的2倍。
美国市场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涌现出了比如诺华,KITE,JUNO这样的领先玩家,而中国市场正快马加鞭,资本、企业都非常看好。
那么,中国的CAR-T研究如何,谁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我们再对中国的项目进行了梳理。
6、北、粤、苏、医院主导,上海地区企业资源更丰富
备注:部分项目可能有多地的企业、医疗机构共同开展
在研项目最多的五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重庆、以及江苏。其中北京46个,上海26个、广东22个、重庆17个、江苏10个。
北京、广东以及重庆地区的项目更多由医疗机构主导。
其中,北京的46个项目中,单纯由医疗机构发起的项目就有24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共计参与研究15项,其中独立项目13个。解放军医院一共参与了5个项目,其中两个是独立项目,其余分别与中国解放军总院、北京大学合作开展。
广东省的22个研究项目中,有15个项目是完全由医疗机构参与,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参与了8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独立承担),医院独立承担的项目有5个。
在重庆地区,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该地区的17个项目全部有医疗机构承担。其中,医院的CAR-T研究项目有12个,且全部由自己承担;医院在研项目共5项,其中4项是与徐州医科大学或者河南中医院合作进行。
与北京截然相反,上海的项目更多是由企业发起,与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医院发起的研究数量仅4个。这些企业中,上海吉凯基因参与项目最多,一个有7个;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有3个独立参与的项目;上海优卡迪生物同样有3个项目,分别与医院、哈尔滨医院合作开展。
这种现象似乎与医疗机构资源与企业资源之间的差距有关。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医疗实力不言而喻,重庆虽然是二线城市,但医院、医院的科研实力在国内也可以排到前列。
上海地区的医疗实力也全国也可名列前茅,但上海同时还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大量的医药创新企业。相比医疗优势,上海地区的行业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上海地区的CAR-T临床试验中,更多参与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