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液病患者如何加强防治感染 [复制链接]

1#
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

对很多血液病患者而言,都存在感染的风险,尤其是经过化疗治疗,骨髓移植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重症血液病患者,因为治疗期间本身的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再加上药物因素,非常容易招致感染。

感染是血液病常见并发症,非常难治疗,因此,它是导致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加强感染的防治,对血液病患者而言非常重要。

为什么血液病患者容易感染?

①粒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

尤其是粒细胞减少现象,感染的发生与粒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常见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和放化疗期间,移植前预处理时,都感染高风险时期。

当成熟中性粒细胞<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有90%的病例发生感染,当粒细胞降至0.1×10*9/L时,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极易出现。

②免疫功能低下

体液免疫为增强噬菌抗体产生所必需。体液免疫损害常见于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细胞免疫为控制细胞内细菌和病*感染所必需。大剂量的放化疗不仅可导致粒细胞下降,而且也可使淋巴细胞减少,进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尤其是在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持续较长时间低下。

糖皮质激素也可使T、B细胞功能减低,此外,还可以使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减低,易导致细菌及霉菌感染。

③消化道粘膜损伤

消化道粘膜属于增殖型组织,最易受到放化疗的影响,在大剂量化疗后对其损伤较重,常导致口腔及胃肠道粘膜损伤及溃疡,细菌及霉菌易透过粘膜屏障进入体内而致病。

④菌群失调

在免疫功能低下并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常导致免疫功能失调,造成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是指根据细菌学检验和临床指征而确定的,对一种感染的化学治疗导致的一种新的感染,一般发生在用药3周之内。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同时也是很危险的现象,因为引起新感染的微生物大多是肠道杆菌、假单胞菌属念珠菌属或其它真菌类,常对多种药物耐药而现有的抗生素对该类微生物难以控制,因此有较高的死亡率。

⑤其他如输全血及输注粒细胞可引起巨噬细胞病*感染,骨髓移植时的锁骨下大静脉导管的放置、营养不良、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

常见感染类型介绍:

细菌感染:

随着半合成青霉素及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出现,以及抗G-菌抗菌素的联合应用,某些地区G-菌感染发生率已减少,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

病*感染:

病*所致的粘膜损伤可使细菌和霉菌丛生而导致的继发性感染危险性增加。

单纯疱疹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口周、口腔、食管及会阴部,带状疱疹亦较多见,尤其易见于长期大剂量化疗及骨髓移植患者。

无过去感染者可发生严重水痘。

巨噬细胞病*感染普遍存在,可来自隐伏病*的再激活或因输血而获得,是骨髓移植患者被检出的最常见的机会性病原体,易发生间质性肺炎,是骨髓移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霉菌感染:

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主要来源于患者的消化道,可引起重度的口咽部粘膜炎和食管炎,严重者造成霉菌败血症播散全身,如肝、脾、肾、肺等脏器,并可在局部形成微小脓肿。

其次为曲霉菌感染,主要因吸入空气中的曲霉菌孢子,在肺部形成炎症,进而产生小脓肿。

结核菌感染:

结核病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较常见。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结核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为高,而且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常阴性,X线片上有时与细菌性肺炎相混淆。

寄生虫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鼠弓形体感染而引起脑损伤,骨髓移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可致间质性肺炎。

易感染部位:

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口腔、肺部、肛周及皮肤,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及鼻咽部。

长期放置静脉插管时亦是较常见的感染部位,败血症常易发生,部分患者的感染部位不易查明。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等。

血液病患者感染的预防措施:

①皮肤护理:

每天注意擦浴,尤其是针对腋下,肚脐,腹股沟等褶皱处清晰,注射和插管部位碘伏消*。

②五官孔窍消*:

口腔护理时需冲击性漱口,出现溃疡和感染要及时治疗;注意眼睛,鼻腔护理;便后清洗会阴部,进行坐浴等。

③肠道消*:

肠道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门户,为减少肠道内微生物,避免肠道内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应进无菌饮食。进食熟透的食物,忌食生冷食物。

④保护性隔离:

为预防外源性感染,采用不同级别的无菌防护措施十分必要。可根据不同的医疗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常见如单人隔离病房、无菌隔离床、层流室或层流床等。

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周健,感谢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