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0岁;鼻塞月余伴鼻腔臭味,发现鼻内软组织肿块1周。
右侧鼻腔、筛窦及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并突向右侧眶内,边缘清晰,鼻中隔,右侧上、中鼻甲,右侧上颌窦内、外侧壁,眶内侧壁骨质明显破坏,FDG摄取明显增高,SUVmax25.2。右颌下淋巴结增大,FDG摄取增高。
概述:
非霍杰金病的一种少见类型,恶性细胞大多数来源于成孰的NK细胞,少部分来源于NK样T细胞。本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但主要见于成人。
好发于鼻腔和鼻咽部。
临床症状:
以鼻塞、鼻出血,鼻翼、鼻背软组织肿胀,鼻内软组织肿块及颌面部肿块常见,鼻腔内常有恶臭味。面部中线部位破坏是其突出的特征,如鼻中隔、鼻梁、硬腭破坏穿孔等。
病理特点:
以血管为中心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浸润破坏血管继发坏死为特点。
影像表现:
早期仅表现为鼻粘膜、鼻咽壁增厚,不典型;
进展期表现为鼻腔、副鼻窦软组织肿块,沿鼻腔或鼻窦呈铸型样生长,表面凹凸不平、不光整,可有溃疡龛影、含气泡;常见鼻甲、鼻中隔、邻近上颌窦内侧壁或硬腭骨质破坏,破坏一般呈溶骨性,虫噬状。
部分病变可累及肺部,表现为肺内结节或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节可为多发或单发,可有分叶、毛刺等征象,亦可呈弥漫粟粒性样分布,斑片影也可呈少许或弥漫性分布。肺部影像缺乏特征性。
PET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几乎均表现为明显高FDG摄取。
鉴别诊断:
1鼻、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多呈一侧发病,多起源于鼻外侧近中鼻道区,极少侵及鼻翼和临近皮肤,病变多呈不规则乳头状或分叶状,并向邻近鼻窦蔓延,密度多较均匀,可伴有斑点状钙化,邻近骨质可有骨质明显受压吸收、破坏;增加可见轻中度强化,T2WI或T1WI可呈栅栏状或卷曲脑回状强化为较特征性改变。PET上,病变常呈不均匀的高FDG摄取。
2鼻窦癌:软组织可充填整个鼻腔,呈明显强化,强化可不均匀,骨质破坏明显,FDG摄取通常明显增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