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9日,第二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会上,医院的李小秋教授以“ClassificationofLymphomas
hePast,Present,andFuture”为题进行分享,小编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李小秋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淋巴造血病理专科负责人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血液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卫生组织头颈部肿瘤分类》(第4版,)和《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编委
淋巴瘤分类的发展历程
早期淋巴瘤分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将淋巴组织肿瘤分为淋巴细胞性、组织细胞性、分化不明的干细胞性和滤泡性淋巴瘤,没有纳入免疫表型和临床相关性特征。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淋巴瘤的分类非常纷杂,有众多的分类方法。其中,德国的KarlLennert教授提出Liel分型,基于精细的形态学描述,结合临床相关性将淋巴瘤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淋巴瘤,后来又结合免疫组化将其分为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同时兼容一些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肿瘤,例如皮肤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这是在某种意义上最接近于现代WHO淋巴瘤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结合淋巴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遗传学特点,提出了REAL分类,随后整合为WHO第三版淋巴瘤分类进行出版。WHO分型强调从临床、形态学、遗传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来界定不同的疾病病种,随着研究的深入,WHO淋巴瘤分型从年第三版的37种增加到年修订的第四版的百余种。
年WHO淋巴瘤分类的更新要点
年WHO淋巴瘤分类主要在5个方面进行了更新:
1.新增了一些新的病种(如下图)。
2.对EB病*(EBV)相关的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LPDs)加以阐述。
3.对淋巴肿瘤的早期病变加以描述。
淋巴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介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和明显恶性淋巴瘤之间,具有不确定的恶性潜能或有限的恶性潜能。主要包括原位滤泡性瘤变、原位套细胞瘤变、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和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症等。认识淋巴肿瘤的早期病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正确地处置患者。
4.对一些病种的遗传/分子学新发现以及其临床相关性加以描述。(部分见下表)
以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为例,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结合其他的遗传学改变(BCL2/BCL6/MYC),可以将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进一步区分为伯基特淋巴瘤(B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如下图)
另外,DLBCL的COO分型非常重要。精准的COO分型必须基于基因表达谱(GEP)数据,将DLBCL分为预后较好的GCB亚型和侵袭性较高的ABC亚型。但是,目前基于免疫组化的研究不能非常精确地预测COO亚型。
5.对一些术语进行了调整。
淋巴瘤分类的未来发展
未来,对于淋巴瘤分类的研究和探索不会停下脚步,有些淋巴瘤的分类也会越来越多,例如滤泡性淋巴瘤,其遗传学背景非常复杂,分类也会越来越精细。但也有一些淋巴瘤分类越来越少,例如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目前发现除了传统定义的AITL,还有相当多的非特殊类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和几乎所有的滤泡性T细胞淋巴瘤(FTCL)在本质上都是AITL,均来源于滤泡辅助T细胞,具有相似的遗传学改变。
对淋巴瘤分类的探索,包括遗传学和免疫微环境的异常等,有助于临床上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例如有IDH基因异常的患者可以尝试IDH2抑制剂治疗等。
ReddyA.等人对DLBCL的驱动性基因异常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DLBCL和GCB/ABC亚型DLBCL的基因改变不尽相同,其中包括一些目前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