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年版)精要
优点:该文献全面论述了脑胶质瘤诊疗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值得认真研读。诊断方面重点论述了影像学诊断和病理学诊断;治疗方面则论述了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贝伐珠单抗等略有涉及。康复治疗和MDT诊疗模式也作了阐述。
缺点:针对IDH突变、MGMT甲基化及1p/19q缺失等分子表型未作专门、详实阐述。
推荐等级:通读,细分专科精读
一、概述
1.脑胶质瘤(GBM)分低级别(I-II级)和高级别(III-IV级)
2.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3.明确的危险因素: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4.临床表现三大类: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
5.分子病理标志物对个体化治疗及预后预测有重要意义,如IDH、1p/19q、MGMT等
6.治疗方法: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
二、影像学诊断
1.CT主要显示脑胶质瘤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密度差值;特征性密度表现如钙化、出血及囊性变等;病变累及的部位、水肿状况及占位效应等。
2.常规MRI主要显示脑胶质瘤出血、坏死、水肿组织等的不同信号强度差异及占位效应,并且可以显示病变的侵袭范围。
3.神经外科医生对影像学的要求:1、定位诊断;2、功能状况诊断
4.模态MRI可提供肿瘤的血液动力学、代谢、神经纤维组织受累状况和皮质功能区等信息,对于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确定手术边界、预后判断、监测治疗效果及明确有无复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5.鉴别诊断:脑转移瘤、颅内感染、脑内脱髓鞘样病变、淋巴瘤、其他神经上皮来源肿瘤。
6.影像学分级:常规MRI、多模态MRI、PET
7.治疗后影像学评估:脑胶质瘤术后24~72h内需复查MRI(平扫+增强),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并以此作为脑胶质瘤术后基线影像学资料,用于后续比对。评估方法:RANO标准。
8.脑胶质瘤按照复发部位分为原位复发、远处复发和脊髓播散等,其中以原位复发最为多见9.假性进展多见于放/化疗后3个月内,少数患者可见于10~18个月内。
三、神经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诊断
诊断标准:年第四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修订版)
病理分类异常复杂,除病理科医生外,一般的临床医生只需将此表作查询用,并与病理科医生保持沟通。
病理报告规范:(1)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2)肿瘤部位;(3)免疫组织化学与分子病理学检测结果;(4)组织学类型、分级及分子病理学诊断和分级;(5)特殊情况备注等。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归为IV级
四、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最大范围安全切除
术式:肿瘤切除术和病理活检术
肿瘤切除术适应证:CT或MRI提示颅内占位;存在明显的颅内高压及脑疝征象;存在由于肿瘤占位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有明确的癫痫发作史;患者自愿接受手术。
病理活检术适应证:肿瘤位于优势半球,广泛浸润性生长或侵及双侧半球;肿瘤位于功能区皮质、白质深部或脑干部位,且无法满意切除;需要鉴别病变性质。
手术切除程度的判定:强烈推荐脑胶质瘤术后24~72h内复查MRI,高级别脑胶质瘤以MRI增强、低级别脑胶质瘤以T2/FLAIR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并以此影像作为判断后续治疗的疗效或肿瘤进展的基线。
切除程度为4个等级:全切除、次全切除、部分切除、活检
功能区脑胶质瘤的手术具有其特殊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
放射治疗
手术是基础治疗,放/化疗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1级证据)。
放疗时机:术后尽早(手术后2~6周)开始放疗(2级证据)。
放疗剂量:54~60Gy,1.8~2.0Gy/次,分割30~33次
靶区勾画:见往期推荐
靶区勾画原则: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肿瘤达到60Gy的照射剂量,应参考术前、术后MRI,正确区分术后肿瘤残存与术后改变。
联合放化疗:STUPP方案,放疗联合TMZ(75mg/m2)同步化疗,并随后行6个周期TMZ辅助化疗(首次mg/m2d1-5q4w,耐受可后续mg/m2d1-5q4w)
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危险因素:年龄≥40岁、肿瘤未全切除、肿瘤体积大、术前神经功能缺损、IDH野生型等,
对于年龄≥40岁或肿瘤未全切除患者,建议早期放疗+/-化疗;对于年龄40岁且肿瘤全切除,暂观,进展后再处理。
放射性脑损伤:急性(6周内)、亚急性(6周-6月)、晚期(6月)
药物治疗
尽早开始,足量化疗
高级别脑胶质瘤:STUPP方案、PCV方案,其它药物包括卡莫司汀、伊立替康、依托泊苷、顺铂、卡铂、环磷酰胺等。
低级别脑胶质瘤:尚存争议,伴有高危因素时建议化疗。伴有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可以优先化疗,推迟放疗。
老年脑胶质瘤(70岁)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ATRX、BRAF、IDH和TP53突变率明显下降,PTEN基因突变率明显增加,TP53突变和EGFR的扩增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康复治疗
康复问题分3个层次:残损、活动限制和参与受限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ST)、言语和吞咽治疗(ST)、认知和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工程,还包括康复护理、营养支持和祖国医学等。
康复模式:推荐采用国内已广泛应用的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
五、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MDT目标:整合神经肿瘤相关多学科优势,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实现最佳序贯治疗。
组织形式:MDT病例讨论会和联合门诊
MDT组织机构:召集人(首席专家)、各科专家、记录员、秘书(协调员)、MDT委员会
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作分享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边学,边医边学,分享带来快乐,资源触手可及。
波哥定了个大目标:1年后完成众筹。这会很有趣!
伯尔
你说1个月完成?我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