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癌突袭让人猝不及防
张女士,女,51岁,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占位,纵隔内淋巴结融合增大,考虑肺癌。行支气管镜右肺活检示:非小细胞肺腺癌。ALK基因阳性,EGFR基因检测18.19.21外显子均为野生型。诊断为晚期肺癌胸膜、肝多发转移,经过多周期化疗,病情控制可。
年08月复查CT提示肝部转移灶较前增多、增大,考虑疾病进展。医生建议她行靶向治疗,当时因为经济原因,张女士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描述的癌症病人一样,到处托人买一种“印度版”靶向药克唑替尼口服来控制病情。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病*在全球肆意大流行,各国纷纷采取闭关锁国,张女士赖以控制癌症的“救命药”怎么也买不到了。她日日期盼着疫情早日能控制,自己能买到廉价的“救命药”。
?2.病情进展期盼“神药”救命
年7月,张女士无缘无故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她只好打医院肿瘤内科易博士求助。易博士考虑她可能有脑转移,医院来复查。到医院一查,果不其然,头颅MRI增强示: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左侧颞叶、右侧丘脑、桥臂、左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强化影,结合病史考虑脑转移瘤。腹部CT增强:肝内多发异常强化影,考虑转移,较前增大增多。医院肿瘤内科参与的一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丁二酸复瑞替尼在在ALK阳性和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期研究)非常适合她,易博士推荐她参加这项临床试验。
?3.临床试验已写进国内外各种肿瘤治疗指南
起初,张女士心中也有很多疑虑:“临床试验安全吗?易博士是不是让我去做小白鼠?”。易博士耐心地给她解释,其实,在开展临床试验之前,对于新药的疗效、安全性等问题,已经有大量的前期研究,获得充足的信息。每个临床试验都是在保证参加者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参加试验过程中,患者可随时退出和终止研究。在不少病人的思维定势中,“临床试验”只是科学研究,自身并不能获益。他们在初次接触“临床试验”治疗方式时,大多有怀疑或抵触情绪。有的病人即使被告知有条件参加,心中也会打个问号,医生是不是让病人去做“小白鼠”呢?其实,肿瘤病人刚好遇到合适的临床试验,假如先加入临床试验治疗,耐药后仍然可以选择其他常规治疗方案,若是反过来,先选择了其他治疗方案,则有可能错过重要的临床试验治疗的宝贵机会。
权衡利弊,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对病人而言是获益大于风险。它既节约费用,又增加了病人可能治愈或提高疗效的机会。药物临床试验不仅让病人提前用到疗效好、但目前尚未批准上市的新药;而且让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有机会用上好药,可极大地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说是临床试药,其实到了这个阶段,“试验”中‘试’的成分已经很小了,主要目的是在确定其剂量、了解其*副作用。参与临床试验是一件机会与奉献并存的事情,生命与爱的意义正在于此。新药临床试验,为受试者带来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更好的疗效;每一位受试者,也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巨浪,为医学未来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于是,张女士欣然接受并参加该项临床试验(口服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80mg每天一次)。一个月后,奇迹果然发生了。年09月复查头颅MRI提示:右侧额叶、左侧颞叶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强化影,结合病史考虑脑转移瘤,较-07-26明显减小,部分消失;复查胸及全腹部CT提示肝内多发转移,较前减少、减小,右侧肺门及纵隔内小淋巴结,也较前减小。年10月复查,她头上的转移灶几乎消失,肝内的多发转移也进一步明显减少、减小,最大者由36.9mm缩小15mm。张女士高兴地说:“我参加了临床试验后,检查免费做!药也免费吃!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特别感谢易博士,救了我的命。”
?
4.药物临床试验—或许成为肿瘤病人的“救星”
医院肿瘤内科已经在多个癌种中开展了I~IV期药物临床试验,承担了大量的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我们中心已经启动了8项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并以每月启动1~2项的速度递增,涉及多种实体瘤(特别是头颈癌、肺癌、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等)。未来我们将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全方位为肿瘤病人和家属提供试验信息和治疗机会,帮助更多的人客观认识新药研发,了解临床研究可能给病人带来希望,为社会创造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