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淋例尽致医院张会来教授领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提升临床医生的诊断思维与治疗理念,给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合理的精准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生存,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与大医编医学媒体联合主办,百济神州赞助的“淋例尽致?淋巴瘤直播间”栏目于11月19日线上开展。本次会议由医院的张会来教授担任主席,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多位专家进行病例分享,并就患者治疗方案预后情况进行讨论。

张会来教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医院淋巴瘤内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血液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BTK抑制剂在DLBCL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应用

医院的李文瑜教授为我们介绍了BTK抑制剂在DLBCL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应用。

BTK抑制剂通过三个途径共同抑制肿瘤B细胞进程:促进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肿瘤B细胞的粘附;抑制趋化因子,阻止B细胞迁移。BTK抑制剂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有很多的应用。以下是相关已发表的研究hoenix研究亚组分析研究了伊布替尼联合R-CHOP治疗BCL2和MYC双表达non-GCBD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PHOENIX试验(NCT)中,虽然伊布替尼+R-CHOP不能改善意向治疗(ITT)non-GCB人群的无事件生存(EFS)(HR0.,95%CI0.-1.)。但在探索性分析中,加用伊布替尼可以使60岁的患者受益(EFS:HR0.,95%CI0.-0.),而≥60岁的患者因不良事件增加及药物暴露减少无明显获益。Phoenix研究亚组分析发现MYC/BCL2双表达不影响伊布替尼+R-CHOP的疗效,而R-CHOP方案无法克服这一不良预后。伊布替尼联合R-CHOP方案治疗双表达DLBCL患者的生存获益优于R-CHOP方案,尤其是60岁以下患者,EFS和OS明显得到改善和提高。在这项探索性分析中,在MYC/BCL2双表达的non-GCBDLBCL患者中,与安慰剂+R-CHOP相比,伊布替尼+R-CHOP改善了EFS,总生存期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中,与安慰剂+R-CHOP相比,伊布替尼+R-CHOP可使EFS和OS均显著获益,在老年患者中则无显著优势。MYC高+BCL2高表达的non-GCB淋巴瘤患者可能获益于伊布替尼的治疗,这一假设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于SmartStart研究,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伊布替尼与标准化疗联合用于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II期研究的最终结果。这个研究用RLI先导治疗2个周期,随后采用RL联合标准化疗治疗6个周期,这是大家比较认可的续贯方法。这个试验招募的病人中晚期患者有65%,Ki-67≥80%的患者有77%,MYC和BCL2双表达的患者有54%。2个周期RLI方案CR率36%,RLI联合化疗方案CR率高达95%。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年PFS率为92.5%、OS率为96.5%。PFS和OS在不同化疗方案、临床基线、病理学等变量(包括DE状态或Ki-67%或接受的治疗周期数)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与历史对照相比,利妥昔单抗+伊布替尼+来那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初治non-GCBDLBCL的反应率和生存率(1年OS达96.5%)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个分享的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仅限于颅脑、软脑膜、脊髓和眼球组织侵犯,而无其他组织或淋巴结浸润的淋巴瘤,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1%。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治疗困难,多以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方案为主,约50%复发,约10%原发耐药,复发难治患者生存时间小于半年。BTK可与BCR及Toll样受体通路结合,促进肿瘤生长,MYD88是BCR相关蛋白,MYD88突变与BTK抑制剂敏感性相关;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一半以上有MYD88突变。临床前研究表明血浆与脑组织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最大浓度相近,伊布替尼可在中位时间0.29h中跨过血脑屏障,主要富集于脑室。伊布替尼达到峰值时间2小时,血浆浓度除1名患者外,均24h维持在IC50浓度以上。一般mg即可起效。伊布替尼单药用于R/RPCNSL有效率可达77%,但维持时间较短,约5个月,且真菌感染相对较高,需避免和激素联用。伊布替尼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PCNSL,通常来说有效率会更高,但*副作用也更大。

泽布替尼总结:泽布替尼在中国R/RMCL患者中疗效显著,中位随访18.4个月,研究者评估的ORR83.7%,CR77.9%。泽布替尼治疗可获得持久缓解,15个月DOR和PFS分别为67.4%和72.1%。目前看来,具有Bestinclass潜质。泽布替尼治疗安全可耐受,其中房颤/房扑、第二原发肿瘤、肿瘤溶解综合征均为0。

[讨论环节]

医院刘耀教授: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也是我比较关心的淋巴瘤的一个亚型。对于它的治疗,从最初的手术到放疗,化疗,联合放疗,到现在的分子靶向治疗,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有50多年了。从整个治疗进展来看,我个人认为仍然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诱导治疗,然后做自体移植,移植以后进行维持治疗。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加入以后,目前我比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