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SCO抗淋巴瘤联盟amp抗白血病联 [复制链接]

1#
隔离病*,不隔离学术;规范诊疗,任重道远。年7月6日14:00-17:25,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抗白血病联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承办的“CSCO抗淋巴瘤联盟抗白血病联盟中青年淋巴瘤青年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以专家在线讲演讨论的形式与大家交流。来自全国多地的22位权威专家和中青年淋巴瘤领域专家齐聚直播间,共同探讨了淋巴瘤诊疗规范、治疗进展和经验分享。

大会邀请到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教授作为会议主席,医院刘卫平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作为执行会议主席。大会邀请的演讲嘉宾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医院邹德慧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许彭鹏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

会议开幕式由马*教授致辞。马*教授首先向全国各位同道在新冠疫情期间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对在线参会的医学同道、中青年医师表示热烈的欢迎。“隔离病*,不隔离学术”,疫情期间,CSCO抗淋巴瘤联盟抗白血病联盟为广大中国青年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此甚感欣慰。“青春筑梦,勇于担当”,中青年专家论坛将不断助力中青年学者开阔科研思路,推进淋巴瘤诊治规范化,提高专业素养,推动淋巴瘤诊疗水平的大步前进。同时,马教授预祝本次论坛圆满举行。

议题1:CAR-T细胞治疗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医院邹德慧教授进行了“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主题演讲和临床实践与分享。邹教授从CAR的结构、CAR-T细胞治疗药物、国外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国内CAR-T临床研究、再到本中心的CAR-T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而又详实的阐述。

最后,邹教授总结表示,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NHL已经显示了巨大的成功,但治疗仍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来的方向需开发用于治疗NHL更多的CAR靶抗原以及其它细胞表面标记,如靶向CD5和CD7治疗T-NHL等。建立在靶向CD19的CAR-T成功的基础上应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评价其它CAR-T细胞产物的效力(CD19以外),降低费用,减少患者特异性CAR-T细胞产物制备的时间以及降低SA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等,进一步提高CAR-T细胞治疗NHL的疗效。治疗时机的迁移正在临床试验中。

在本节主持嘉宾张会来教授、靳凤艳教授的主持下,邹教授同讨论嘉宾*文荣教授、廖爱*教授以及在线的领域专家就CAR-T细胞治疗临床缓解与复发的相关因素、不良反应的处理、中枢受累患者的应用、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MRD患者的应用等多角度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议题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新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带来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新进展”的主题演讲。李教授针对DLBCL的新亚型、病理诊断、初治DLBCL的进展、老年或者体弱不适合R-CHOP的患者以及CNS复发高风险的患者何时进行中枢预防等内容进行了详实的阐述。

最后,李教授总结表示,R-CHOP仍是DLBCL一线治疗标准方案;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单药疗效有限,未来可能更多的会去尝试联合方案;ADC类药物ONCASTUXIMABTESIRINE或者Polatuzumab,靶向CD19单抗Tafasitamab以及双抗Glofitamab在R/RDLBCL均表现较好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CAR-T治疗在DLBCL的治疗中占有极具潜力的地位,但是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在本节主持嘉宾白鸥教授、周辉教授的主持下,李教授同讨论嘉宾孙秀华教授、王慧涵教授以及在线的领域专家就吉西他滨在弥漫大B的用药方案为何与实体瘤给药方案不一致、PDG-PET-CT的应用与疗效评价、对于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的注意事项如何、B细胞淋巴瘤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时候,是否需要检测PD-L1的表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议题3:T细胞淋巴瘤进展

上海交通大医院许彭鹏教授带来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诊疗进展:分子异质性和临床诊疗的整合”主题演讲。许教授首先对PTCL的流行病学、疾病特征、临床和病理分型、预后分层等进行了概述,医院的经验从临床治疗到个体化治疗进行了全面而又详实的阐述。

最后,许教授总结表示,希望从本研究中心能够发现疾病的分子机制进行转化研究,通过分子分型判断患者预后、基于分子标志选择靶向药物进而从事精细化研究,实现PTCL的MICM诊断。同时,希望与多中心合作,进行临床靶向治疗研究,如在低危患者中CHOP/CHOPE等常规强度化疗方案、在中高危患者中争取CR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方案/联合靶向药物来实现PTCL的精准治疗。

在本节主持嘉宾鲍慧铮教授、贡铁*教授的主持下,许教授同讨论嘉宾蔡清清教授、赵曙教授就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三种亚型淋巴瘤,如何从基因方面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TP53突变患者的治疗建议、免疫治疗、细胞系和动物模型方面的经验等展开了广泛而又积极的探讨。

议题4:EH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新进展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带来了“EHACLL新进展”的主题演讲。赵教授首先回顾了以往的治疗情况以及年CLL的治疗推荐以及目前CLL治疗存在的问题。随后展示了EHA的最新研究报告,对SCAPTIVATE研究、SCLL14研究、SICLL-07FILO研究、SCLL2-GIVE研究、来自国内的一项多中心的研究者发起的MRD驱动的泽布替尼,obinutuzumab和venetoclax的限时治疗的初步研究结果展开了详实的阐述。最后,赵教授总结表示,CLL的治疗正经历着变革,新药联合治疗获得了非常高的有效率和MRD阴性率,长期疗效值得期待,不良反应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