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肾内科毒性第一的一种药物,却可能是拯救肾 [复制链接]

1#

每当肾科医生遇到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尤其是连糖皮质激素也降不下去的蛋白尿,往往第一反应就是——环磷酰胺。

肾友们用环磷酰胺的有很多,却不一定了解它的具体作用,以及作用有多大、该不该用、不起效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免疫抑制剂家族中的“老大哥”。

环磷酰胺的来历

说起环磷酰胺,就不得不说它的亲兄弟:氮芥——这是环磷酰胺的一个异构体,在上个世纪经常用来治疗肾病综合征。

但是吧,氮芥有效性不高,副作用却很大。第两次世界大战中,列强们把高浓度的氮芥当做生化武器,杀伤数万人。

当时一位军医发现,这种生化武器是杀伤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于是他提出:氮芥是不是也能杀伤恶性增生的白细胞(癌症)?随后年,耶鲁大学的医生首先用这种“生化武器”治疗淋巴瘤病人,还真的成功消灭了患者体内增生的淋巴结。同样,在抑制了肾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后,免疫系统便没什么能力伤害肾脏了,肾脏的免疫炎症也经常会得到减轻。

由于氮芥毒性大且不能口服,于是德国科学家找到了氮芥的异构体——环磷酰胺。年,环磷酰胺上市,成为了一种经久不衰的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

一个时代一个神,环磷代代都是神。60年来,环磷酰胺历经硫唑嘌呤的诞生、环孢素的问世、他克莫司的冲击、吗替麦考酚酯的PK、利妥昔单抗的挑战。虽然老大的地位有些动摇,却从未真正失败过,至今依然在屹立于肾科一线。

环磷酰胺为何有这么大的本事?

首先是便宜。

肾科的免疫抑制剂,价格差异悬殊,大概有1:10:三个梯队。环磷酰胺的价格是最低的一个梯队,大约只有环孢素的1/10。

其次是疗效比较可靠。

时间久,研究就多,这让环磷酰胺在各个肾病病种中都有所涉猎。每当遇到新型药物未曾尝试的病种,或是其它药物全都无效,往往会选择环磷酰胺,保一个有效率的底线。

前两个是环磷酰胺的优点,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安全性差点,副作用较多:生殖毒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呕吐等等,使用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

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三大考量因素中环磷酰胺占了俩,这让它有本事在肾科屹立不倒。

环磷酰胺能治哪些肾病?

1.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肾病综合征,也是环磷酰胺的大本营。意大利肾病专家Ponticelli提出的「Ponticelli方案」:

第1、3、5个月,用甲泼尼龙冲击3天,隔天口服泼尼松,共6个月,同时口服环磷酰胺,共12个月。

成为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的经典方案,沿用至今。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中国的专家提出一个方案,会有一部分网友抱怨只会用别人的药物改来改去,没自己的药,没出息;而每当国外的专家提出一个方案,这部分网友就成了赞颂之声,不是当事人自己的药也是优秀的。实际上药物分子的筛选思路,与临床应用的设计思路,在难度、贡献、智力、能力的要求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不知这部分网友是否理解这一点)

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无效,联用环磷酰胺的有效率50%-60%左右——这个有效率会让部分患者得到失望的结果。于是诞生了其它免疫抑制剂、中医药联用方案,都是对「Ponticelli方案」的替代或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联用中医药可以较为稳定地使尿蛋白进一步得到50%左右的缓解,而其它免疫抑制剂则具有不确定性的“赌博”性质:可能降幅更大、可能无效,还有少数情况可能加重肾损伤。指南建议任何免疫抑制剂方案无效3个月后,都要换为环磷酰胺。

所以,如果用环磷酰胺后尿蛋白特别高,需要顶着不良反应风险赌一次或几次,否则肾功能会恶化;如果尿蛋白不是那么高、风险没那么大,联用中医药缓解病情更为可靠。

2.IgA肾病

IgA肾病可以用环磷酰胺,但比较让人纠结,而且大多数IgA肾病都不太适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药力强横的环磷酰胺治IgA,居然和出了名的“药力弱”的来氟米特疗效相当。但人家来氟米特那么小的副作用,环磷酰胺却比不了。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虽然也要担一些风险,但人家比环磷酰胺的效果更为理想,环磷酰胺还是比不了。

其实一般的IgA肾病,用普利/沙坦类药物+中医药,两种温和的药物通常就可以使尿蛋白达标,轻症患者只用一种便可。尿蛋白再多的,需要加上小剂量激素。

只有出现大量新月体、尿蛋白非常多、进展迅猛的少数IgA肾病,才需要用免疫抑制剂。这时环磷酰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处于劣势,三大考量因素只有一个经济性占优,能用、但可以不用。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FSGS有40%的患者用激素可以缓解。余下60%不缓解的患者,需要考虑免疫抑制剂。

激素联用环磷酰胺的有效率可提至60%-70%——看起来不比膜性肾病差,但FSGS的复发率、复发后再治无效的发生率更高,是以FSGS的尿毒症风险比膜性肾病更大。

年,《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发布过一项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

一组应用激素+环磷酰胺

另一组应用激素+他克莫司,

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他克莫司组的尿蛋白由3.98g降至0.73g,环磷酰胺组的尿蛋白由3.96g降至1.23g。环磷酰胺的尿蛋白降幅更小,但考虑到复发率更低,很难说孰优孰劣。

安全性和经济性二者各占胜场——这两方面是选择药物的主要考虑因素。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高了,用他克莫司的越来越多,它复发率高的缺点可以被中医药弥补——如此一来有效性则胜过环磷酰胺了。

限于篇幅,其它患者人数较少的病种和用法就不再一一介绍了,有需要可以找我进行个体化分析。

总之,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剂家族中的老牌药物,总体上有效性中等、安全性偏下、经济性偏上。需要按照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风险来分析利弊、进行选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