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没想到恩人就这样走了。”3月31日,一位从重庆万州驱车6小时赶到武汉的患者家属李国英哭诉着。
李国英口中的“恩人”,是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剑峰教授。3月27日,周剑峰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年仅56岁。
“让中国人不再出国治病、翻墙买药。”这是周剑峰毕生的追求。近十年,他带领团队,针对复发难治的血液恶性肿瘤,从追赶国际到并肩追梦,成为了中国血液病治疗领域里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既是血液病临床一线的耕耘者,更是生物医学前沿的追光人。
凭借敏锐的眼光、不懈的探索和坚守,周剑峰带领团队建立和完善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型体系,在EBV病毒相关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等方面不断并获得重大突破。他是中国CAR-T治疗领域的领军人,无数濒临绝望无药可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因他迎来了重生。
周剑峰正在工作。医院供图
“那个为我们带来光的人走了”
李国英的丈夫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周教授,我的丈夫只能活三个月,如今他活了9年了。他不仅为我们治病还给我们捐钱,告诉我们没钱也不要怕,都会好起来的。”李国英说。
在“白雪世界”和“快乐岛”这两个周剑峰倾注最多心血的血液肿瘤患者群里,病友和家属们纷纷感慨“那个为我们带来光的人走了”。自建群以来,周剑峰和团队总在群里及时追踪病情,向病友们分享最新的治疗武器,最新的CAR-T研究进展,告诉他们“复发也不怕,还有武器,没问题!”
笃行致远、医学贤达、德为人表功业长存;砥砺深耕、血液脊梁、率马以骥名垂后世……3月31日上午7时,汉口殡仪馆静雅厅内的挽联这样写着,周剑峰遗体送别仪式在这里进行。全国各地的亲友、同行、患者、学生冒雨赶来,与周剑峰作最后的告别。
告别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回忆与周剑峰的过往,泣不成声,几度哽咽,“他由衷地热爱科学,20多年如一日,努力工作,工作第一位,患者第一位……由于长期劳累,当年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头发眉毛都白了,背也驼了,看到网络上他一边打吊针一边看电脑的照片就是他人生最真实的写照。他太累了,该好好休息了。我们永远怀念他!”
熟悉周剑峰的人,都爱称他为“大侠”。在周围人眼里,周大侠武功高强、幽默儒雅、酷爱美食,偶尔流露出些许童真,极富人格魅力。作为国内顶级的血液肿瘤专家,面对全国慕名而来病情复杂的血液肿瘤病人,周剑峰总是选择迎难而上,颇有侠客风范。
“打通抗击肿瘤的最后一公里,做制定标准的救命侠客。”这是“周大侠”行走江湖的语录与坚守。
周剑峰曾一边打吊针一边工作。医院供图
他是攻克血癌的追光人
“再忙再累,当看到自己就诊的患者,一个曾经绝望的病人,经全力救治,重新回到生活中时,你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对一名医生来说,我觉得这是最感人的时刻。”周剑峰常告诉身边人,正是这份感动,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地去治愈,去攀登医学的高峰。
年,周剑峰在全球首创CAR-T细胞“鸡尾酒”疗法,首次证实联合靶向是克服免疫治疗后靶点逃逸阴性复发的有效方式,获评“中国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年9月,两位从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慕名转诊过来的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在医院重获新生。11月,经印度同行推荐,一个饱受白血病折磨10年之久,移植以后复发的印度小女孩和她的家人抵达武汉,在同济开始了新生之路……
当无数患者向周剑峰表达感谢时,他永远是低调的一句话:“不要感谢我,感谢医学进步,感谢你们的运气。”
医院官微发布怀念周剑锋教授的视频,网友纷纷留言悼念。页面截图
年12月,周剑峰团队传来了喜讯。由他们全球新创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细胞免疫治疗成功用于临床,一位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累及大脑等多部位的患者顺利康复。这项新疗法将有助于累及中枢、睾丸、乳腺、子宫、卵巢等特殊器官或部位的淋巴瘤患者获得更多生存机会。中国抗白血病联盟主席、哈尔滨血研所所长马军评价:“他把中国CAR-T治疗提升到了国际高度。”
年年初,周剑峰团队“应用全人源抗BCMACAR(CTA)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系列研究”荣获“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殊荣。该系列研究受邀在全球顶级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汇报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