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华医学会公布
全国性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
调查结果显示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总发病率为18.6%,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可以说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
查出甲状腺结节
离甲状腺癌还远吗?
大多数人一查出
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
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心一慌,手一颤
度娘抖一抖
听说只要有结节就需要做手术
又听说不赶紧手术就变癌
造成了很多患者的恐慌......
弄得人心惶惶的
实际上甲状腺结节大多是良性病变
不用过分担忧
万一是恶性的怎么办?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
超过90%的是乳头状癌
由于这种癌生长非常缓慢
不容易远处组织转移
医学上称之为惰性癌
它的病程十分缓慢
一般是有时间
进行治疗和良好预后!
(老生常谈: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怎么办?
1.在没有明确的恶性病变证据的情况下,结节在1cm以下的患者,可以6-12个月做一次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2.专科医生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做其他检查,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3.如果半年后发现结节生长速度过快,体积增加超过了50%,建议做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及病理检查,明确恶性肿瘤后,建议手术治疗。否则继续观察;
4.如果没有明显的颈部压迫症状,甲状腺功能又正常,结节直径2cm,不需要手术治疗;
5.如果结果是良性的,只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前期可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若无问题,可适当延长至12-18个月复查一次;
6.如果结果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由专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干预。
医生怀疑这个结节有“造反”的嫌疑
需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如果不进行穿刺
可能会攻击人类身体健康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
是术前鉴别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因其准确、可靠而有助于
筛选需要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
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甲状腺穿刺病理报告
又该如何解读?
根据甲状腺细胞病理学
Bethesda报告系统分六大类
Ⅰ类
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因穿刺操作不当,染色不佳,血液遮盖等,病理医师在镜下观察标本几乎无细胞或仅有囊液。此类患者需在超声引导下重复细针穿刺。
Ⅱ类
良性病变。该类患者的病理报告上常出现“符合”字眼:①符合良性滤泡性结节②符合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③符合肉芽肿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等。恶性风险约0%-3%,暂时无需手术,建议临床随访。
Ⅲ类
意义不明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恶性风险约5%-15%。建议3个月后在超声引导下重复细针穿刺。
Ⅳ类
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镜下观察主要为微滤泡或嗜酸细胞型。恶性风险约15%-30%,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可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Ⅴ类
可疑恶性肿瘤。病理报告出现①可疑乳头状癌②可疑髓样癌③可疑转移性癌④可疑淋巴癌等。恶性风险为60%-75%,可行术中冷冻检查确定诊断并选择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或腺叶切除术。
Ⅵ类
恶性肿瘤。如①甲状腺乳头状癌②低分化癌③鳞状细胞癌④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风险为97%-99%,此类处理为甲状腺近全切除术。
最后养生君温馨提示
大家平时注意养成
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好心情、饮食均衡
睡眠充足、适当运动
还有记得每年体检一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