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空行走千年飞天梦圆全记录 [复制链接]

1#

太空行走千年飞天梦圆全记录


千年梦想,16年拼搏,万里飞天路。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终于把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无垠的太空。试衣26日晚,两件舱外航天服组装检测完毕。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第一次在茫茫太空中的神七轨道舱内亮相。训练身穿纯白色“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和身穿米白色“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在活动空间不足5立方米的轨道舱内来回“飘荡”,进行了移动训练和设备模拟操作训练。搬家27日中午,航天员把轨道舱里不能耐受低压的物品转移到了返回舱。穿衣遥测信号再次“搜索”到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将“飞天”与“海鹰”舱外航天服穿戴完毕。之后,他们对舱外航天服和舱载对接系统的气密性进行了检查。泄压两位航天员打开轨道舱泄压阀,启动舱外航天服加压系统,并开始吸氧排氮。在这一期间,身穿“飞天”的翟志刚扶住舱内扶手,一直静静“站”在轨道舱内。在16时11分的医学确认中,翟志刚、刘伯明分别报告:“感觉良好。”随后,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轨道舱完全泄压。开门16时34分,地面下达出舱指令。翟志刚“浮”到轨道舱舱门附近,伸手转动舱门手柄。圆圆的舱门很像一只井盖,舱门手柄则像表盘上的指针。没有着力点,翟志刚一手握住身旁的扶手,一手去拉舱门,隐约传来他用力时的喘息声。多次“使劲儿”,舱门终于打开一条缝,神舟飞船第一次向宇宙敞开大门。据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游巍介绍,轨道舱舱门门框上装有3个压紧开关。如果轨道舱泄压不充分,舱内外压力差过大就会导致舱门打不开。为此,压紧锁块上专门设计了突出物,当航天员转动手柄60度的时候,突出物把舱门顶起一条肉眼看不到的缝隙,待空气泄尽,再继续旋转手柄,舱门就打开了。出舱先探进太空的,是翟志刚的左手。他握住一只安全系绳的挂钩,把它挂在了舱门附近的出舱扶手上。随后,翟志刚探出上身,挥手致意,手臂上*底红字的“飞天”标志十分醒目。行走翟志刚全身已“飘”在太空里。他左手抓住出舱扶手,右手接过刘伯明送上来的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向着太空挥舞起来。鲜红的旗帜、雪白的“飞天”、银色的飞船、深黑色的太空,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把国旗送回舱里,翟志刚继续“行走”。他两手交替攀住扶手,缓缓移动,身体几乎“倒立”在飞船上。其间,粗粗的电脐带缠挡在了翟志刚两腿之间。他用力固定住身体,两腿轻轻踢动,顺利绕过了电脐带。全部过程中,翟志刚动作十分轻柔、镇定,没有和飞船发生任何撞击。回舱与出舱相比,回舱过程似乎要简单些。翟志刚两手攀住飞船扶手,两脚探进了船舱。反复试了几次,他找到了合适的角度和着力点,把第一根安全系绳解开。此后的第二根安全系绳就顺利得多,几乎是一眨眼间,他就解了下来。随后,他试着把身体连同那个硕大的背包“塞”入船舱。微微调整了几次,他很快通过舱门,随即缓缓“沉”入了神舟七号轨道舱。17时00分35秒,翟志刚关闭舱门。脱衣舱门检漏进行了10分钟左右,航天员又关上泄压阀、打开复压阀。轨道舱与舱外服顺利升压。确认安全后,航天员脱下了舱外服。至此,神舟七号出舱活动任务圆满结束。据新华社电太空行走者语录“太阳沐浴在一种闪烁的金*色的光线中,就像来自梦境。”———(苏联)列昂诺夫。1965年3月18日,他从上升2号飞船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人类首次漫步太空。“真是太美了,连那些烽火连绵、苦难深重的地方,从这么远的距离看也是美的。这使我重新思考人生的真谛。”———(美国)焦立中。1996年1月11日,他从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太空行走,成为首位漫步太空的华裔航天员。“从外面往航天飞机正面看,风景好看极了!”———(美国)卢杰。2000年9月11日,他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起进行太空行走,是单次出舱活动距离最远的华裔航天员。“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美国)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1日,他和队友奥尔德林首次登上月球,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面行走。据新华社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