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不器
编辑/
西米
本文共计个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治疗结束8个月复发,入组西达本胺联合PD-1临床试验,再次达到CR(完全缓解)——这是名为“樱雨”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近日,作为接受了西达本胺联合PD-1治疗的患者之一,“樱雨”对外讲述了自己的患病经历。
年3月,“樱雨”确诊NK/T淋巴瘤,随后在广东药学院一附院住院治疗。“打了4次培门冬酶,不见明显好转,一直在住院治疗,特别难受。”“樱雨”回忆道,当时医院主任医师*慧强建议,可以尝试采用PD-1治疗,“PD-1用了3次就CR”。但停药8个月后,病情再次复发。
“早期的NK/T淋巴瘤病人,其实通过放疗加上化疗,像含有左旋门冬方案的化疗,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70-80%可以长期生存。但是晚期的病人,特别是化疗以后短期内复发,好像我们这位的小姑娘,确实是比较麻烦。”*慧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短期内复发,意味着“樱雨”预后非常凶险,迫切需要找到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于是将其纳入到“西达本胺+PD-1”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
*慧强口中的联合治疗试验,全称是“一项评价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S)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C)治疗难治复发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EN)的单臂、多中心Ib/II期临床研究”,年1月16日注册。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显示的资料,这项试验旨在评估Sintilimab联合西达本胺治疗难治复发ENKTCL患者的近期客观有效率,确定西达本胺MTD,DLT/RP2D。其次,试验还会评估Sintilimab联合西达本胺治疗难治复发ENKTCL患者的远期疗效、安全性,探索可能有预测作用的生物标志物。
通常来说,NK/T细胞淋巴瘤到化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的治疗手段范围非常窄。目前经验证有效且国内可及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PD-1与西达本胺。
PD-1虽然对NK/T细胞淋巴瘤有不错的疗效,但是完全控制消除肿瘤的概率不高,且维持时间不够长,对于高热、有噬血的病人,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而西达本胺与跟PD-1作用的机理不同,也是唯一一个可通过口服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且同时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的靶向药物。
“我们在过往的临床研究看到,对于难治的NKT淋巴瘤用西达本胺单药,仍然有大概百分之五六十的病人是有效的,三分之一的病人肿瘤可以完全消除,而且消除的维持时间相当长,有效的比例和有效维持的时间,都让我们非常意外。”*慧强补充说。
西达本胺是由湾区药企微芯生物历时12年研发的原创新药,也是全球第一个亚型选择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例如激活患者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年底,西达本胺在中国获批上市。
根据微芯生物后来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年,西达本胺产品销售及境外专利授权许可在内的收入合计分别为万元、1.1亿元、1.46亿元。这样的成绩,虽不及同样用于癌症治疗的首个PD-1单抗抑制剂“O药”,但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仍然看好西达本胺的用药前景。
接受采访时,鲁先平指出,国产PD-1的出现,主要作用是促使同类药物的价格下降,并没有在紧迫性和可及性上有所作为——而这也是西达本胺更具开发潜力的一部分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年5月,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治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晚期乳腺癌与依西美坦单药对照、多中心、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完成。数据显示,实验组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在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
从原理上看,表观遗传异常是肿瘤患者产生继发耐药的重要生物学基础,西达本胺作为选择性的表观遗传调控剂,在前期的乳腺癌耐药机制研究中展示出可以改善耐药并增敏已有治疗药物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机制,年2月,西达本胺还开展了联合信迪利单抗(IBI)、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抗(IBI)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用以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慧强认为,西达本胺与PD-1具备协同作用的基础,并且在过往的动物体内试验中得到了印证。
“从现在我们治疗的10多例病人来看,确实是重复了上边那位病友(“樱雨”)的治疗效果。我们看到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病人是有效的,而且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病人是能够获得完全缓解,就是说有效的病人基本上大部分是全部消除。”*慧强透露,目前正在加快西达本胺联合PD-1用于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并从中分析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尽快得到最终结果。
据了解,西达本胺联合PD-1用于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将从年1月1日,持续到年12月31日,原始数据将在试验完成后的6个月内公开。
参考资料:
[1]淋巴瘤之家,PD-1+西达本胺,让复发伴噬血的我重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