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淋巴瘤复发难治性CD19阳性弥漫大B [复制链接]

1#
如何快速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3562.html

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在恶性淋巴瘤中也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治疗方式。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和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细胞疗法、肿瘤疫苗和溶瘤病*免疫疗法等,其中ICIs和CAR-T在晚期淋巴瘤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治疗成为继放化疗、靶向治疗后在恶性淋巴瘤治疗领域中又一重要手段,目前获批淋巴瘤适应症的ICIs分别有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FDA批准淋巴瘤适应症,国内尚未获批)、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按获批时间顺序)。本文重点论述本年度国产ICIs(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例)及CAR-T在恶性淋巴瘤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r/r外周T细胞淋巴瘤研究

年ESMO大会口头报告中入选一项单臂、单中心II期研究1。该研究采用Simon二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计划入组13例患者,如果这些患者的ORR超过15%,则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计划招募48例患者)。研究纳入15例经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或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4例PTCLNOS、4例AITL、2例ALKALCL和5例ENKTL),且均为难治性或在获得完全缓解后复发。在第1天和第15天接受卡瑞利珠单抗mg静脉给药,并在第1天至第28天口服阿帕替尼mgqd,28天为一周期。研究主要终点为ORR(图1)。

图1研究方案设计

截至年5月1日,有11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ORR为36.4%(CR9.1%,PR27.3%),中位PFS达到5.47个月。其中,1例患者达到CR,3例患者实现PR。2例ALK(-)ALCL患者均对该治疗有反应,1例CR和1例PR。并且在能评价疗效的患者中,3例ENKTL患者中有2例获得PR;3例AITL患者病情稳定,其中2例维持病情稳定超过5个月(图2)。

安全性分析中,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未观察到4级或以上不良反应。3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10.1%)、皮疹(4.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5%)和高血压(4.5%)。初步数据表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联合方案为r/rPTCL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可选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图2研究主要终点数据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GVD治疗r/rPMBCL的II期研究

年9月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多柔比星(GVD)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r/rPMBCL)的II期研究发表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2。该研究纳入27例r/rPMBCL患者,患者每3周接受卡瑞利珠单抗+GVD治疗至达到完全缓解(CR)或不超过12周期,继续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一年,主要终点为ORR和安全性(图3)。

图3研究方案设计

研究结果:患者中位TTR为1.7个月,ORR达到74%,其中56%患者达到CR,预估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48.2%和81.5%(图4)。在安全性上,血液学不良事件(AE)多数为1~2级,且未发生4级或5级不良事件,耐受性良好。27例入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

图4研究主要数据结果

该研究初步表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GVD的治疗方案,可以为r/rPMBCL患者(特别是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提供一种高效、安全性良好的治疗选择。

此外,早在年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r/rcHL已取得76%ORR和28%CR3,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r/rcHL研究中,ORR和CR分别达到95%和71%4。年CSCO淋巴瘤指南中5也纳入卡瑞利珠单抗、及其联合地西他滨治疗r/rcHL的两个方案(3类证据,II级推荐)。由此进一步表明,卡瑞利珠单抗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在淋巴瘤和白血病治疗中疗效显著的新型方式,利用基因工程改造人体的免疫T细胞,使重新获得的T细胞能快速识别癌细胞,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国内目前还没有CAR-T相关的产品获批,在临床上离广泛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这并不能阻挡中国研究者探索新疗法的热情。从Clinicaltrials可以看到,国内开展的CAR-T相关的研究多达项,其中淋巴瘤领域有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CD30CAR-T疗法在淋巴瘤领域也有研究布局。不久,我们将会看到免疫治疗与CAR-T疗法联合的研究结果遍地开花,结出丰硕成果。

免疫治疗和CAR-T疗法虽然已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满足了临床需求,给患者带来持续获益(部分肿瘤患者得以完全缓解)。然而,每种治疗方式都有特定的使用条件及适用人群,也会有一定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如:CAR-T疗法在治疗时,会有诸多的局限性。目前CAR-T在实体瘤治疗中效果不尽如人意,还需继续探索。同时,CAR-T疗法带来了细胞因子风暴等不良反应问题(血细胞降低、高热、感染等)。

抗肿瘤免疫治疗已进入“中国创新时代”,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代表的中国创新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已取得新突破(NMPA已批准卡瑞利珠单抗4个适应症,成为国内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国产ICIs)。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方式在恶性淋巴瘤领域将大有可为,随着精准化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适合的治疗方式,最终实现Chemo-free的目标。

参考文献:

1.YanXie,etal.Anopen-label,single-center,phaseII,single-armtrialofcamrelizumab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