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已经在外院做过活检了,并没有诊断本病,为什么还要再次取活检?
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必须通过病变受累的淋巴结、受累组织或器官的活检或者手术切除送检病理来明确诊断,病理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如果外院已经做过活检却没有明确诊断,但临床上仍然高度怀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则需要再次活检。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局部肿瘤组织常常伴有溃疡、坏死等表现,因此在肿瘤表面形成较多的坏死组织,影响局部活检的阳性率,需要多次取活检送检病理明确诊断。
2.有的患者取多次活检,对人体有什么伤害吗?
答:肿瘤组织的活检只是损伤很小的一种微创操作,是很成熟的临床操作。根据病变累及部位的不同,活检部位有所差别,操作医师尽可能选取开放、表浅、损伤小的部位操作,降低出血、感染等风险。少数患者累及病变不在体表,也可以在超声、CT等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活检,大大提高了活检安全性。
3.症状已经很严重了,可是等病理的时间要一周左右是不是太长了,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答:已经完成活检的患者等待病理的同时,并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积极完成治疗前准备。首先,需要评估脏器功能,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等,为下一步治疗准备;其次,完善并发症相关检查,是否同时合并感染、噬血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尽快给与抗感染等对症支持,为化疗创造条件;此外,还需要完成骨髓穿刺、PET/CT等检查明确病变累及范围等等。
4.病理显示哪些指标可以确诊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组织学方面,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常围绕并侵入、破坏血管壁,伴组织大片坏死;瘤细胞大小不等,以小到中等的淋巴细胞混合为主,常常可出现数量不等的大细胞,背景中可有大量混合性炎性细胞。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表达CD2、CD56和胞浆CD3,但不表达胞膜CD3;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细胞*性颗粒相关蛋白,如颗粒酶B(GranzymeB)、T细胞内抗原-1(TIA-1)和穿孔素(Perforin);不表达T细胞表面受体(TCR)。几乎总是存在克隆性EBV基因组,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是证明EBV存在的首选方法。
5.什么样的医院会诊才可以确定?
答:淋巴瘤因其病因不清,在病理诊断上极其复杂,另外,淋巴瘤有数十种类型,一旦误诊,对治疗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病理会诊:
①医院出具的淋巴瘤病理报告: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对专业、专科要求很严,医院在医资、检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容易使得病理报告结果不严谨。这时候还是建议进行病理会诊。
②医院病理科出具的病理报告不统一时,就需要更好的病理科给予会诊。
③未给出明确淋巴瘤病理分型的病理报告:如果病理报告仅提示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但没有说明是什么亚型的淋巴瘤和具体的病理分型,就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病理会诊,才能诊断淋巴瘤细胞的具体情况,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④病理报告出现“不排除”、“考虑为”、“倾向于”等字样时:当报告中包含“不排除”、“考虑为”、“倾向于”等字样,表明病理科医生不能明确诊断,这种情况下这份病理报告必须找专家进一步会诊确定到底是不是淋巴瘤。使用“不排除,倾向于”可能是医生水平有限,或者切下来的组织不完整,切片质量不好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情况下病理医生处于严谨使用这两个词来表达判断。
病理会诊是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有效保障,随着医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进步,远程病理会诊也越来越普及,对于像淋巴瘤这种难以确诊的肿瘤,医院病理诊断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医院专家做病理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