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于MRI的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局部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介绍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分享一篇.1李晔雄教授研究组发表在红皮杂志上的文章,借此加深对早期I、II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对放疗靶区CTV的勾画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的:以磁共振为基础来确定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原发肿瘤侵犯特点和局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改善临床靶区CTV的勾画和评估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例新诊断的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所有的患者接受了放疗±化疗。

结果:肿瘤局部侵犯发生率为64.7%,局域淋巴结受累发生率为25.7%。根据受侵犯的概率,围绕鼻腔的结构划分为三个风险亚组:高危组(20%),中危组(5%-20%),低危组(5%)。最常见的受侵部位为鼻咽(35.2%),上颌窦(21.9%),筛窦(21.9%)。局部疾病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规律,没有跳跃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19.0%),紧随其后的是II区淋巴结(11.4%)。所有患者的5年OS为为72.8%,PFS65.2%,局控率90.0%。以MRI为基础发现的原发肿瘤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显著降低患者PFS和OS。

结论: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侵犯,但有相对较低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原发肿瘤局部侵犯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是不良的预后因素。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选择性的减小CTV的勾画。

肿瘤周围结构受侵比例

MRI示意图

红色代表高危区;蓝色代表中危区;绿色代表低危区

区域各组淋巴结转移百分比

淋巴结转移规律示意图

OS分析

左图A绿色线没有局部区域受侵

红色线伴有局部区域受侵

右图A绿色线没有淋巴结受累

红色线单纯咽后淋巴结受累

蓝色线颈部淋巴结受累

PFS分析

左图B绿色线没有局部区域受侵

红色线伴有局部区域受侵

右图B绿色线没有淋巴结受累

红色线单纯咽后淋巴结受累

蓝色线颈部淋巴结受累

局控率分析

左图C绿色线没有局部区域受侵

红色线伴有局部区域受侵

右图C绿色线没有淋巴结受累

红色线单纯咽后淋巴结受累

蓝色线颈部淋巴结受累

讨论要点

准确的靶区勾画至关重要,因为射野和放疗剂量与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的局控率和生存率密切相关。本项研究显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侵犯周围不同解剖结构的风险与这些结构与鼻腔的距离密切相关。高危受累的解剖结构临近鼻腔,包括鼻咽,上颌窦,筛窦。中危或低危受累区域距离鼻腔相对较远,比如口咽、颅底、眼眶等。考虑到NK/T细胞淋巴瘤呈广泛粘膜侵犯的特点,建议CTV常规包括上述所有高危区。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将CTV常规包括上颌窦,即使肿瘤局限于鼻腔。但随着我们的观察发现,可能没有必要包括整个同侧上颌窦,因为这部分患者的上颌窦后壁和侧壁受累的几率很低。

如下图:I期右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A常规包括右侧上颌窦B缩小的CTV

如果鼻腔肿瘤临近后鼻孔或进入鼻咽腔,CTV应该包括鼻咽底壁。

考虑到现代影像技术发现粘膜下病灶的局限性,建议CTV包括整个双侧鼻腔。比外,在CTV确定之前应该进行常规直接或间接内镜,体检,因为偶有隐匿的粘膜病变在PET/CT、MRI或CT上也很难发现。

咽后和II区淋巴结最常受累,从本研究显示咽后或II区淋巴结可以为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如果咽后或II区淋巴结没有受累,跳跃到下颈淋巴结转移不会出现。相反的,考虑到对于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照射咽后淋巴结和部分上颈淋巴结后随访没有发现区域淋巴结复发,对于这种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能没有必要进行III-IV区淋巴结的预防照射。

研究不足

1.大部分患者没有做PET/CT。PET/CT对发现恶性病灶更为敏感,如果进行PET/CT和MRI结合,可能更好的改善预后分析和靶区勾画。

2.咽后淋巴结转移根据MRI发现,而没有病理诊断。因为这个区域很难通过穿刺病理确诊。

长按下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