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摘要胃肠道(GI)淋巴瘤是猫最常见的淋巴瘤,根据肿瘤性淋巴细胞的大小分为两种形式。之前有报道针对大细胞和小细胞GI淋巴瘤的治疗;然而,使用过多种化疗方案,关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信息很少,大多数病例是通过内窥镜活检诊断的。本研究包括28只诊断为小细胞GI淋巴瘤(24只全层肠道活检)的猫,均使用苯丁酸氮芥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绝大多数病例为CD3+强阳性,很多有亲上皮性。整体临床反应率为96%,中位临床缓解时间为天。后续有7只猫复发,所有复发猫均使用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挽救治疗;反应率为%,4/28只猫诊断出另一种恶性肿瘤。介绍猫淋巴瘤可能会出现很多解剖位置,其中GI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形式。虽然GI淋巴瘤最常见,但很少有专门研究GI淋巴瘤的治疗的文章。猫GI淋巴瘤有两种主要类型,一部分猫是更惰性的小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他猫是侵袭性更强的大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猫大细胞GI淋巴瘤使用多药化疗方案可达到中位缓解时间-天。据报道,可达到长时间无病间隔天和天,但该研究中11只猫只有2只(18%)达到完全缓解。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苯丁酸氮芥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猫GI小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搜索威斯康辛大学麦医院(UWVMTH)病历记录,寻找和年间组织学诊断为小细胞GI淋巴瘤的猫。收集这些猫的基础信息、诊断时的临床病理异常、治疗前胸片和腹超结果、诊断日期、活检方法、开始治疗日期、复查时血液学异常、首次缓解时长、跟踪时长和存活时间。所有猫都使用苯丁酸氮芥20mg/m2PO每2周一次。每只猫的苯丁酸氮芥剂量取整至整数药片(2mg药片)。所用糖皮质激素的类型、剂量和频率取决于临床医生的偏好,28只猫中17只猫从免疫抑制剂量糖皮质激素开始用,然后递减至隔天一次。如果猫的临床症状消失(例如呕吐、腹泻、体重减轻),则认为处于临床缓解。对于治疗有效的猫,首次临床缓解时间定义为首次治疗和疾病进展或临床症状复发之间的时长。对于复发且进行二次治疗的猫,第二次临床缓解时间定义为开始挽救化疗到第二次临床缓解结束之间的天数。28只猫满足本研究的纳入标准,15只(54%)为已去势公猫,13只(46%)为母猫(1只未绝育,12只已绝育)。28只猫中,19只(68%)为家养短毛猫,5只(18%)为家养长毛猫,2只(7%)为家养中毛猫,1只(3.5%)为暹罗猫,1只(3.5%)为孟加拉猫。诊断时中位年龄为13岁(范围4-20岁)。诊断时中位体重为4.15kg(范围2.7-6.6kg)。其中24只猫诊断时有血液学检查结果;20只猫有异常,但无一致的异常,也没有严重到需要改变治疗方案。19只猫有胸片,异常包括8只猫心影轻度增大,4只猫胸骨淋巴结肿大,2只猫有支气管疾病。27只猫在诊断前进行腹超检查,最常见的发现是小肠增厚(22只,81%),其余5只猫未描述肠道厚度或未保存。24只猫(86%)通过手术全层活检诊断胃肠道小细胞淋巴瘤,2只猫通过内窥镜活检诊断。剩下2例的活检样本来自转诊兽医,采样方法未记录。28个病例中,18例(64%)的组织病理切片在UWVMTH复审,全部符合小细胞或低级淋巴瘤。18例进行免疫组化,17例(94%)T细胞标记CD3阳性,1例B细胞标记CD20阳性。所有猫刚开始使用苯丁酸氮芥20mg/m2PO每2周一次。由于客户原因,2只猫改为苯丁酸20mg/m2PO每3周一次。17只猫(60%)第1周使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mg/kgPOSID;2只猫第1周剂量约1.5mg/kgPOSID;5只猫第1周剂量为1mg/kgPOSID;1只猫剂量为1.5mg/kgPO隔天一次;还有1只猫剂量为1mg/kgPO隔天一次。所有猫的泼尼松/泼尼松龙剂量都递减至1mg/kgPO隔天一次,直到疾病复发或进展。2只猫刚开始使用免疫抑制剂量的地塞米松,然后在3周内递减。使用苯丁酸氮芥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7只(96%)猫达到临床缓解,首次临床缓解时间的中位数为天。每只猫给予的苯丁酸氮芥的次数的中位数为23次(范围5-)。一只猫因为苯丁酸氮芥的血液学中*性变化而推迟3次治疗,一次因为血小板减少,两次因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历中记录的所有中*性变化均不需要额外的治疗,推迟治疗后全部消失。4只(14%)猫在研究期间患另一种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胃肥大细胞瘤、腹内癌扩散和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这4只猫给予的苯丁酸氮芥次数分别为34、35、38和74。撰写本研究时,28只猫中,7只(25%)死亡,10只(36%)存活,11只(39%)失去联系。7只死亡的猫中,2只死亡时没有淋巴瘤的证据(一只基于事件结果,另一只基于无临床症状);1只猫死于败血性胆管肝炎,死后剖检发现GI淋巴瘤;4只猫死因不明。9只(32%)猫淋巴瘤复发,基于临床症状复发和超声变化符合复发,其中7只口服环磷酰胺-mg/m2,每2周在第1和3天给药(每隔一周周一和周三给予25mg),和泼尼松龙(5mg隔天一次)。所有7只猫的临床症状都消失且腹部触诊正常。这7只复发小细胞GI淋巴瘤的猫中,3只因为其他疾病在缓解期死亡,3只在失去联系时处于临床缓解,1只复发。3只因为其他疾病死亡的猫的第二次临床缓解时间为、和天。3只猫在第、和天失去联系。最后一只猫在开始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龙第天复发。讨论这项回顾性研究支持之前的发现,也就是苯丁酸氮芥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猫GI小细胞淋巴瘤可以获得长时间临床缓解。Kiselow等人报道达到完全缓解的猫第一次临床缓解时间为天,DFI(无病间隔)为天。相似地,Fondacaro等人报道的中位DFI为天。本研究中苯丁酸氮芥剂量为20mg/m2每2周一次,而不是2mgPO每2-3天一次。苯丁酸氮芥两周一次而不是每天或隔天给药在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中也有报道,与持续单药或组合化疗相比可获得相似结果。猫中苯丁酸氮芥两周一次的频率相较于2-3天一次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本研究的一个优点是很高比例的病例是手术全层活检诊断而不是内窥镜活检。全层活检的潜在缺点包括花费时间增加和更高的侵袭性。然而本研究中没有猫因为术中或术后并发症而推迟治疗。另一方面,判断是否需要持续使用苯丁酸氮芥来维持长时间环境有待更多研究。目前猫使用已发表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而且很多病例会使用很长时间的苯丁酸氮芥。人中持续化疗会导致患另一种恶性肿瘤或出现血液异常的风险升高。与未治疗的猫相比,长时间使用苯丁酸氮芥治疗惰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猫的继发恶性肿瘤的频率升高,包括上皮肿瘤。因为苯丁酸氮芥是一种烷化剂,长期使用会持续持续损伤正常DNA,继而有癌形成的风险。然而,本研究中28只猫中有4只(14%)在治疗过程中患另一种恶性肿瘤。另一个继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原因是这些存活时间很长,因此另一类型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风险增加,导致形成肿瘤。最后,慢性化疗可能会改变免疫系统识别和破坏异常细胞的能力。THE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