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淋巴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SH套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新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以壁报形式报道了奥布替尼单药治疗在中国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结果。在这项由国内10余家中心参与的多中心、开放2期研究中,奥布替尼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提示其或可成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优先治疗选择。

为更好理解这项研究的意义,NEJM医学前沿邀请牵头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医院淋巴瘤科的*教授、宋玉琴教授,和朱教授团队的邓丽娟医生,为这项研究进行解读。奥布替尼单药在复发难治MCL治疗中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邓丽娟,宋玉琴,**医院*通讯作者

研究介绍

套细胞淋巴瘤(MCL)在淋巴瘤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一个在临床中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FDA已经批准其用于包括复发难治MCL在内的多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然而,较差的靶点选择性(包括对EGFR,TEC,BMX及其他靶点的抑制作用)带来的一些严重不良事件,例如腹泻、严重出血以及房颤等,这些依然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奥布替尼是一个对BTK具有高选择性的新型强效、不可逆BTK抑制剂。前期临床研究显示,奥布替尼具有优越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良好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征。50mg及以上剂量的奥布替尼,每日1次口服,即可达持续24小时约%的BTK占有率。在这项报道中,我们将更新奥布替尼在中国复发难治MCL患者中的数据,这些患者接受了至少12个周期的奥布替尼治疗。研究目标主要在于评估奥布替尼在中国复发难治MCL患者中的持续疗效和长期安全性。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二阶段的2期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通过Lugano标准()评估的客观有效率(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安全性和其他疗效评估指标(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研究结果显示,该试验一共入组了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79.2%的患者是男性,中位年龄62岁。多数患者为广泛期(73.6%Ⅳ期,20.8%Ⅲ期)。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疗效分析,ORR为87.9%,93.9%的患者达疾病控制。中位DOR未达到,12个月时DOR率为73.7%,中位PFS和OS尚未达到,12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为70.8%和88.7%。和前期分析结果相比,基于传统CT评效的完全缓解(CR)率上升至27.4%,提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获得更深的缓解。进一步分析显示,奥布替尼在所有亚型均有效(年龄、性别、ECOG状态、分期及前期治疗等)。奥布替尼在复发难治MCL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最常报道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主要是血液学*性,包括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高血压。最常报道的3级及以上任何原因所致不良反应(AE)为血小板减低。本研究未观察到治疗相关3级胃肠道和心脏*性,以及严重出血。例患者中,32例发生了严重AE,其中17例血液学*性和(或)感染为治疗相关。与中位随访10.5个月时的安全性数据相比,后续的治疗仅带来了AE发生率的轻微上升,安全性数据总体上相似。这样的结果提示,安全性事件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后续持续的奥布替尼口服治疗安全性事件发生率减低。研究结论提示,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MCL显出了持续疗效。并且,奥布替尼安全,耐受性良好,本研究中无3级及以上腹泻、房颤/房扑以及严重出血发生。持续的奥布替尼口服可能带来更深程度的疾病缓解,同时未增加安全性事件。这样的结果提示,奥布替尼是BTK抑制剂治疗中的良好选择。高靶点选择性所带来的良好安全性,以及每日1次服药方案的便利性,均支持奥布替尼是B细胞恶性肿瘤一个优先的治疗选择。

研究者说

MCL是一类预后较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BTK抑制剂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MCL患者的预后。奥布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为新一代新型BTK抑制剂,具有更高的靶点选择性和较少的脱靶效应,因此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低了*副反应的发生。在年ASH年会上,我们首次报道了奥布替尼治疗中国复发难治MCL的单臂、开放性、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数据。该试验共入组例患者,中位随访10.5个月时,主要终点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ORR为85.9%,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7.3%,中位DOR和PFS未达到,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事件(AE)多为1级或2级,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3级胃肠道或心脏*性。在年ASH年会上,该研究又以壁报形式报道了临床试验中位随访15个月的数据,结果显示ORR和CR分别为87.9%和27.4%,均较之前进一步升高,提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获得更深的缓解。安全性数据显示持续的治疗仅带来了AE率的轻微上升,提示安全性事件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后续持续的奥布替尼口服治疗安全性事件发生率减低。综上,奥布替尼治疗中国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2期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在进一步的随访中得到证实,展现了可观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新药。

作者介绍

*,医院*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会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宋玉琴,淋巴肿瘤内科副主任,院长助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及常委,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血液免疫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淋巴瘤PET/CT工作委员会委员。邓丽娟,医学博士,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年至年在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进修一年。北京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市医管局培育计划等多项课题,发表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SCI论文十余篇。

版权信息

本文由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RE)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联手打造的《NEJM医学前沿》翻译、编写或约稿。中译全文及所含图表等由NEJM集团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留言或联系nejmqianyan

nejmqianyan.cn。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