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支持,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上海血液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首个国产生物类似药汉利康?上市会在上海举行,庆祝我国首个国产生物类似药——汉利康?获批上市。同日,汉利康?上市新闻发布会在沪顺利召开。在会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马*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血液肿瘤治疗的历史,并在媒体采访中分享了其对中国血液肿瘤治疗现状及发展的看法。以下为媒体报道原文,与大家分享。
“这些年,国内对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对淋巴瘤的治疗做了更全面的规范。但要时刻保持清醒,中国在治疗淋巴瘤方面的治愈率为32%,而欧美国家可达70%。分析临床数据,我们认为,很大部分是因为诊疗不规范造成的,解决临床诊疗规范性问题是淋巴瘤治疗的当务之急。”CSCO副理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教授在首届上海血液肿瘤国际高峰论坛上如是强调。
CSCO副理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教授
据他介绍,肿瘤治疗的手段及新药开发日新月异,广大基层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进行再教育。今年学会将组医院的巡讲,目的就是通过宣讲使淋巴瘤的治疗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从而使我国淋巴瘤的生存率在五年到十年内达到50%治愈的水平,接近欧美国家。
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
国内关于淋巴瘤的治疗规范性较差,随意性很大,因此新版指南增加了规范化诊疗标准。如新版指南规范化规定新型单克隆抗体如何进入临床实验以及新药的应用以及副反应的处理。
“尤其是现在很多新型的抗肿瘤方案,很多临床医生刚刚开始接触,对这些治疗手段和方案并不是特别熟悉,再加上考虑到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临床上不足量或减量用药的现象是存在的,而这些不规范的临床诊疗办法肯定会影响到患者的治愈率。”马*直言,医院加大力度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要规范化疗怎么合理使用。
大量事实证明,规范化治疗可使得中国淋巴瘤的治愈率得到很大提高,毕竟部分淋巴瘤类型是可治愈性疾病。指南的规范标准可以使得临床医生获得较好治疗经验,使得更多患者从中获益,获得一个长期生存。
多学科联动强调过程管理
淋巴瘤是一个需要多学科联合作战的疾病,涉及内科医生、病理医生、介入医生等,新指南从淋巴瘤的患病初治到进展,再到最后的治愈都做了规范。刚发布的新指南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放疗适应症,以及进一步规范了骨髓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关于滤泡性淋巴瘤,该病是不能治愈的,其生存时间可能超过10-20年,这段时间如何管理患者,临床医生就可以参考新版指南。
“目前,国内外可供选择的药物越来越丰富,究竟临床使用怎么评估,循证医学与现实世界是有差别的,因为淋巴瘤很复杂,共有8个主要亚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病理科、放射科、放疗科、影像科、内科、血液科、肿瘤科等联系在一起,这需要一个大的MDT团队。”马*还透露,今年将修订并发布将覆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15个与白血病相关血液疾病的指南,进一步实现我国血液肿瘤诊疗过程的管理。
免疫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采访中,马*也谈到,淋巴瘤的免疫治疗已有两个重要突破:一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在霍奇金淋巴瘤、NK/T淋巴瘤和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均起到不错的疗效。如使用中国刚批准的免疫抑制剂PD-1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现已治疗了五百多名病人,疗效达到90%ORR,单药CR率可达42%,完全可以用这个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而且价格便宜,今年又进入医保谈判,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有望在非化疗方案下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ORR和OS,而且有可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一个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二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CAR-T最早用于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现如今通用型CAR-T还可用于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且临床疗效优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指南中也推荐患者可选择入组CAR-T临床试验治疗用于治疗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随着CAR-T治疗标准化、个体化,通用型CAR-T治疗将在中国获批,其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以为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此外,近年靶向治疗在骨髓瘤和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如利妥昔单抗、本妥昔单抗及来那度胺等药物。如最新数据显示,本妥昔单抗联合CHP组中位PFS为48.2个月,显着优于CHOP组的20.8个月。对复发/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联合PD-1抑制剂可应用于T细胞淋巴瘤,结果显示,ORR超过80%,CR率高达61%,Ⅲ期临床结果值得期待。
转载自:免疫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