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06077.html健康日照
FM95日照综合广播
《健康日照》
日照广播新闻综合频道
每周三、五中午13:30--13:50
李镜,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济宁医学院兼职教师,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会委员;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委员;日照市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年至医院进修学习“干细胞移植”,从事血液病临床的诊治工作,兼顾内科急诊门诊工作多年,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骨髓衰竭性疾病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先后发表中SCI论文1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5篇,著作2部,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获院级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淋巴瘤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血液内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淋巴瘤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国家淋巴瘤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淋巴瘤这个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肿瘤性疾病,起源于发生突变的单个淋巴细胞,突变后的淋巴细胞具有增殖和生存优势。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最易受到累及。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可伴有某些器官的受压迫症状。病变侵犯结外组织,如胃肠道、骨骼或皮肤等,则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受损的症状,当淋巴瘤浸润骨髓时可形成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常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85%的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1)有阳性家族史者,即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中有患淋巴瘤的人。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轻度增高。
2)感染相关病*者,如HIV(艾滋病病*)感染、EB病*、HHV-8(人类疱疹病*)、HCV(丙型肝炎病*)、Hp(幽门螺杆菌)感染等。HIV感染者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倍以上。此外,几乎所有艾滋病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约50%其他类型淋巴瘤与EB病*感染有关。
3)经常接受辐射者,如因肿瘤接受放射治疗的人以及放射科工作者。
4)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化学药物者。
5)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免疫功能有缺陷者。
淋巴瘤的病因有哪些?
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80岁,以20~40岁为多见,约占50%。大多数淋巴瘤至今尚无明确病因,但目前认为病*,尤其是EB病*感染可能与淋巴瘤发病有密切关系。此外,免疫因素、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如杀虫剂、有机溶剂、除草剂、染发剂、紫外线、吸烟及遗传因素等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化学致癌物、饮食不平衡等容易诱发。2,4-苯氧代乙酸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很强的联系。高脂饮食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有关,大量吸烟者发生滤泡型淋巴瘤的风险增加,乳糜泻与肠病性T细胞淋巴瘤有关。
淋巴瘤
淋巴瘤的临床症状是怎么样的?
前面我们讲到淋巴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大组织器官,不同的部位受累其症状不尽相同,如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或者是肿瘤压迫相近组织器官所致的综合征表现,如胸痛、咳嗽、上腔静脉综合征、腹痛、背部疼痛、脊髓压迫等相应表现。还可以出现皮肤病变等并发症,如多形性皮肤损害、红斑、水疱、糜烂等,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30%~40%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以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为起病症状,这类病人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1/6的病人,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多为年轻女性,瘙痒可为霍奇金淋巴瘤的唯一全身症状。5%~16%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发生带状疱疹。有些恶性淋巴瘤诊断时10%~20%可有贫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类白血病反应,部分晚期病人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
那什么样的疾病也可表现出淋巴结肿大?
1、一些急慢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红肿热痛症状明显。
2、淋巴结转移癌。
3、一些长期发热的疾病,如风湿免疫结缔组织疾病也会引起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哪些检查?
首先是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若发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以及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则提示预后不良。对于就诊时有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或外周血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应做骨髓活检和涂片检查,骨髓活检阳性率更高,部分病人的骨髓涂片中可找到淋巴瘤细胞。所有淋巴瘤患者均应做胸部、腹部和盆腔的CT检查,当骨骼或软组织受累及或静脉应用造影剂有禁忌时,进行磁共振检查。PET-CT用于疾病的分期检查和治疗后残留病灶的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T,但需要注意的是PET-CT扫描判断骨髓是否存在病变时可出现假阳性,B超常规用于浅表淋巴结或浅表器官诊治后的随诊。最重要的检查是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时可确诊淋巴瘤的类型。其次,行感染筛查,主要行HIV病*、EB病*、HHV-8、HCV、幽门螺杆菌(Hp)的筛查,尤其是对于胃部有淋巴瘤的患者Hp检查必不可少,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安排确诊试验。此外,对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该进行外周血EB病*DNA滴度测定。
淋巴瘤怎么治疗?
淋巴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淋巴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无论从治疗强度和预后上都存在很大差别。1.一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疗。放疗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2.化学药物治疗:淋巴瘤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来,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得到了很大改进,很多类型淋巴瘤的生存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3.骨髓移植: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有些患者一听到“淋巴瘤”就会很绝望,那么淋巴瘤的预后怎么样?
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与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紧密相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而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结节硬化及混合细胞型在两者之间。有全身症状较无全身症状为差。儿童及老年预后一般比中青年为差;女性治疗后较男性为好。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同样与病理类型和分期同样重要。如滤泡性淋巴瘤(1-2级),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较长。而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如NK/T细胞淋巴瘤进展快,预后差。
一旦确诊为淋巴瘤,那日常生活管理和家庭护理应该怎么做?
由于淋巴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放化疗也会破坏免疫系统,平时应着重减少患者感染风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学习自我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