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丁现超
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大医生来了》节目
年2月初,30岁的小杜无意中发现自己颈部有好几个包块,质软,无红肿,无不适,便没有在意。但没想到的是,之后包块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大。
3月初,小杜入住医院普外科,经检查发现胸部、腋窝均有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约3cm*2cm。在将颈部淋巴结切除并活检后,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面对这一晴天霹雳,小杜及家人不敢相信,便拿着病理切片到河南省疑难病理会诊中心会诊,再次明确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属恶性肿瘤!
这是不治之症吗,还有救吗?小杜及家属找到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丁现超,丁主任告诉他们,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规范治疗还有可能彻底治愈,这让家属重新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转至血液内科进一步治疗。
经全面检查、明确分期后,于当年3月至次年4月,丁主任为小杜先后进行了八次化疗。化疗期间,小杜基本状况良好,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之后每年前来复查2到3次,均提示无淋巴瘤的明显改变。
目前,小杜已停止化疗5年余,基本达到治愈标准,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真庆幸遇到了丁现超主任,是他救了我的命!”
健康科普
1.什么是淋巴瘤
丁主任: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
2.淋巴瘤的发病率
丁主任: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年至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部分临床中心报告近几年淋巴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3.淋巴瘤的发病原因
丁主任: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主要有4个因素:病*感染(人类嗜T细胞病*、艾滋病病*、EB病*、丙肝病*等);免疫缺陷(艾滋病、器官移植、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环境因素(农药、染发剂、放射暴露等);遗传因素:若近亲患了某种血液/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则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2-4倍。
4.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丁主任:淋巴瘤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5.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吗?
丁主任: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淋巴瘤,临床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感染,局部感染可有局部症状(红肿热痛),一般不难诊断,感染因素去除后淋巴结可逐渐缩小,反复慢性感染淋巴结可长期肿大,建议至血液内科门诊随访,定期观察。如果淋巴结出现持续无痛性肿大、变硬、不活动,伴有低热、消瘦、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乏力等,建议及时就诊,排除淋巴瘤可能。
6.如何确诊淋巴瘤?预后怎样?
丁主任: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同时还可借助CT、彩超、PET-CT及生化、病*等相关检查综合分析。总之,一个完整的淋巴瘤诊断包括淋巴瘤的位置、分型、分期、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预后评分等。关于淋巴瘤预后因素包括分型、分期、细胞遗传学、患者基础状态等,就分型而言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好,而T细胞性、NK细胞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差。
7.淋巴瘤如何治疗?
丁主任:淋巴瘤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化疗方案的选择往往根据患者淋巴结分型、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新型化疗药物临床推广,可根据患者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特征选择新型化疗药物,临床上常用的如利妥昔单抗、西达本胺、雷利度胺、苯达莫司汀等。对于局部淋巴瘤侵犯的患者可以采用化疗联合放疗的方式治疗。部分患者也可以采用免疫的方式治疗,常用的干扰素和细胞免疫的方式。目前比较热门的CAR-T可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该方法尚处于临床研究中,不推荐为常规治疗方式。对于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的,可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总之,淋巴瘤的治疗方式有很多,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化治疗方案。
8.淋巴瘤的治疗费用?
丁主任:由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淋巴瘤类型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尚不能提供一个准确数字,整体淋巴瘤患者费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诊断检查费;2.化疗药物费用;3.其他费用,主要集中在化疗后抗感染、输血及支持治疗等。诊断检查费、化疗药物费相对固定,基本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但对于一些新型药物往往价格较贵、且不报销。由于每个患者化疗后情况不同,化疗后的费用波动较大。
专家简介
丁现超,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院血液科大主任,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委员。
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工作20余年。先后在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和北京医院进修学习2年,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能熟练解决血液科各种疾病如红细胞性疾病如再障,溶血性贫血及出凝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友病的诊治,特别擅长白细胞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已治愈急性白血病患者余例。对很多罕见疑难和危重血液病亦有独到见解。对原因不明发热性疾病和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有丰富经验。发表论文30多篇,撰写专著2部,获科技成果进步奖4项,专利1项。
医院
长按即可